说明:目前会员中心只对协会会员开放,不再接受个人注册,如有问题,请与会员部联系。
聚力共建可持续发展行业范本,空调专委会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
2024年5月,家用空调行业已经进入旺季战斗阶段。中国空调市场2024年的出货量乐观态势与当前零售需求的低迷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一批齐聚南昌的空调行业骨干精英并不彷徨,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空调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空调专委会)2024年工作会议上,仍然精神抖擞地为行业的未来出谋划策。
5月16日,来自全国30余家空调产业上下游企业的代表来到南昌,出席2024年这一场空调行业重要的专业会议。业界代表一致认为,无论市场行情如何充满挑战,空调行业将在“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战略理念下直面挑战,把握全球空调市场的变革机遇。
“可持续发展”,从国家战略到行业机遇
在全球化浪潮中,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空调产业的关键技术路径之一,可持续发展也是助推空调产业变革和产业链全面升级的重要催化剂。这也是此次会议在市场行情走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依旧备受瞩目的原因。
此次空调专委会年度工作会议由海立电器承办,参会企业包括美的、海尔、TCL、奥克斯、海信、大金、松下、长虹、飞利浦等空调整机企业,也包括GMCC、华为海思、瑞智机电、瑞孚化工等来自产业链上游的核心供应商,以及高度关注中国空调产业发展的各方嘉宾。会议盛况空前,共有33家企业出席会议,其中炜盛科技、恒新基电子、深圳必易微电子成为新加入空调专委会的三家上游供应商。
美的空调副总裁缪雄伟作为空调专委会主任委员代表在致辞中表示,空调行业当前面临着国内市场需求低迷、制冷剂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天气不热等诸多挑战,空调企业应放眼全球市场,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以更加贴近全球用户实际使用环境的研发方向,不断推动能效提升、使用环保制冷剂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信息咨询部陈剑波在2024年空调行业分析中说明了当前空调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他表示,在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同时房产市场低位运行,消费信心依旧不足,原材料价格冲高上涨、“以旧换新”促消费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空调产量达到6878万台,同比增长16.5%,但内销零售额同比增幅不足4%,内销出货量激增和零售量承压的对比十分明显。其中,空调线下零售在农村市场的动力明显不足,销量跌幅很大,新1级能效产品份额持续增长,新风空调市场规模有所收缩。
陈剑波特别分析了空调行业2024年第一季度的出口数据。他表示,2024年随着海外需求回暖、库存回落、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红海局势导致的不确定性,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备货节奏的提前。因此,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空调出口表现强劲,出口量同比增幅接近15%,东南亚和南美区域是增量最大的市场,而北美则是快速下滑的市场。
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主,海立电器副总裁季盛昌表示,当前空调行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变化,虽然国内市场挑战巨大,但全球市场仍有发展空间。海立作为全球重要的空调压缩机企业,将会富有担当地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绿色低碳事业和行业的和谐升级做出贡献。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在会议总结时认为,尽管当前空调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但长期看,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空调产品仍具有市场成长空间,与此同时对产业在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方面的要求也会更高。“从市场到国际国内环保节能政策的变化,每一次都对企业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它。我们空调行业要将眼光放长远,不仅要保持韧性,更要站在全球市场的高度,进行前瞻性的科技创新与技术布局,以实现成为全球家电科技创新引领者的‘十四五’发展目标。”
聚焦“可持续发展”,着眼全球绿色体系适配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代表Markus Wypior作为本次会议特别嘉宾来到现场,解读了欧盟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政策趋势。Markus代表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已经与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有15年的合作历程,他亲眼见证了中国家电行业在规模上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在环保替代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Markus介绍,欧盟通过“Fit for 55”一揽子政策,提出了一系列低碳发展措施。为了在2030年前将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减少55%,欧盟将在产品能效、可再生能源使用、碳交易及碳边境机制、气候社会基金等多方面的政策上做出规定,这为全球供应商都提出了挑战。
按照相关的政策设计,欧盟将逐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如将当前的建筑、工业和交通组成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公共设施与家用设备组成的二元结构。在理想的设计中,希望将家用设备能源消费的以采暖设备为主的结构调整为电能、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组成的多元结构。这样的政策调整,对欧盟今后建筑中的可持续制冷方案设计,包括光伏、储能以及空调能效和制冷剂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Markus特别强调,虽然欧盟建立的碳边境机制看起来和家电没有关系,但这个系统的建立说明欧盟在碳减排的道路上非常坚定。
对中国空调企业来说,为了应对坚定实施的欧盟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在环保制冷剂的应用以及产品能效和光伏等低碳方案的应用上做出创新和努力。据Markus介绍,欧盟明确要持续削减HFC的排放量,根据2024年3月生效的欧盟F-gas法规修订案,欧盟将在2025年开始以超过2015基线年排放量75%的幅度大规模削减减少HFC的排放量,直至2050年完全实现0排放。那么包括R290、R152a、R1270等环保制冷剂的应用优势非常明显,虽然这对中国空调行业的研发和销售成本都提出了挑战,但匹配政策规定转型为更环保、更节能的绿色家电的努力也必将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绿链研究所副所长刘婷为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进展与趋势。她介绍说,全球面临气候环境与经济压力的双重挑战,为应对挑战,已有136个国家,116个地区,234个城市以及683家企业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88%的排放,90%的GDP(PPP),以及85%的人口。但很多国家的实际进程远远落后于目标计划。
据刘婷介绍,2050年“美丽中国”的目标、供应链“六稳”“六保”的原则、双碳战略和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落到行动之中,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驱动着产业变革。她特别讲述了绿色供应链的打造,核心概念是依托大宗商品买方主导的市场机制,以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为目的,通过环境经济政策和市场调控手段,利用政府、企业绿色采购和公众绿色消费引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采取节能环保措施,对全产业链进行绿色改造,降低污染排放和环境影响。在列举了诸多实践成功案例之后,刘婷强调,在空调行业着力进行绿色价值链的研究与建设过程中,要高度关注相关政策与标准,全面了解全球的绿色贸易等内容,营造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
空调附加功能增多,如何进一步提升能效标准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成建宏在会议上介绍了中国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修订进展和趋势。他表示,国家针对制冷行业推进节能低碳的行动,发布了很多政策与实施行动方案,其目标是在节能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实现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制冷空调产业成为全球引领者。他特意强调,2019年发布的《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提出的,“到2022年,家用空调能效准入水平提升30%、多联式空调提升40%、冷藏陈列柜提升20%、热泵热水器提升20%”的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完成,而到2030年,主要制冷产品能效准入水平再提高15%以上的目标完成还有压力。此外,在全球COP28能效倍增计划框架下,中国空调能效的进一步提升也是重要战略方向。
成建宏分享了行业统计数据,新能效标准实施后的四年中,新1级能效的空调在内销市场的占比已经从20%提升为50%以上,变频空调的占比也从60%提升为接近100%的比例。在市场主要产品结构全面优化的同时,多场景的需求决定了空调产品从单一制冷制热朝着多功能附加型转变明显,但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附加功能对能耗的影响不同,如分区送风功能和人体智能识别技术能够让运行能耗降低,换热器和过滤网自清洁功能也能让总能耗降低;新风功能则对空调的平均负荷增加约11%,紫外杀菌功能、除尘过滤功能也将增加能耗约2%~4%。
因此,在产品附加功能全面增加、能效水平仍要提升的背景下,下一个版本的能效标准将如何科学地采用哪种评价体系,如何合理地使用动态测试方法,都需要充分研究,为新能效标准修订做充分的准备。
引领科技创新,海立打造范本
作为此次空调专委会的承办方,空调专委会副主任单位之一,成立已有31年的全球空调压缩机顶级企业海立电器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方面的发展备受行业瞩目。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周易为与会代表讲解了海立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据介绍,目前,海立在全球设有4个工厂,总产能已经达到3300万台。周易介绍了海立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从1993年成立之初的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从0基础到建设全球5大研发中心,构建了“内外结合,上下游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协同高效”的技术研发体系。在市场与技术双驱动的创新研发架构下,海立形成了自身“节能、环保、节省资源”为核心理念的技术路线,在这一庞大的技术路线分解图上呈现一片绿色,这也是一张以绿色价值为核心的技术路线图。
周易为与会代表详细讲解了海立的关键技术以及压缩机的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出色的研发能力是如何形成,进而打造了海立特有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为了让与会代表深入了解海立的制造水平和创新文化,海立此次还邀请空调专委会全体成员来到海立电器南昌基地近距离参观。
作为海立电器制造升级的关键布局,南昌海立于2007年12月创建,占地面积34.6万平方米,主要负责研发和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空调压缩机。作为海立电器第一个“走出去”的异地企业,南昌海立目前已经形成2400万台年产能的规模,是海立电器当前最大的生产基地。重要的是,这一基地从建设之初,就以绿色循环、智能制造为理念,经过几年的建设南昌海立已经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1300机种混性柔线大规模生产、1台/秒的高效率运营以及2.86PPM的高质量交付。今后这一基地还将继续升级,实现海立新质生产力的充分释放,打造成海立全球压缩机制造中心、全球压缩机现代化制造基地和全球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转自电器微刊,作者:于昊)